Latest

钢铁侠之母,如何培养出身价2000亿美元的孩子?

「智图派」

钢铁侠之母,如何培养出身价2000亿美元的孩子?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身价2000亿美元的世界首富?孩子的成功和父母又有多大的关系?伊隆·马斯克,旗下的公司上天入地,包括:要把人送上火星的太空运输服务公司SpaceX,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Tesla,致力于提供清洁能源的特斯拉能源公司,推广友好人工智能的非营利研究公司OpenAI,开发人脑和计算机接口的神经技术公司Neuralink 以及超级高铁的隧道公司The Boring Company。对于伊隆·马斯克这个人,有人黑,也有人粉,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个牛人。 今天,我们就从他的妈妈,梅耶·马斯克的角度,了解一下伊隆·马斯克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原生家庭当中。 奥黛丽·赫本曾经说过,优雅是唯一不会褪色的美。梅耶则把这句话诠释到了极致。她今年73岁,是一位模特,营养师。67 岁的时候,她的形象广告在美国几乎到处都是,时代广场,地铁,以及每一个机场。在69岁的时候,成为了美国化妆品CoverGirl最年长的代言人。 她在3个国家,8个城市生活过。一场不幸的婚姻,遇到了一个堪称渣男典范的老公,10年才终于摆脱,至于有多渣,咱们后面再说。 她单身四十多年,不但拥有了两个硕士学位,

By Axton
大脑使用手册,百名顶尖学者采用的学习方法

「智图派」

大脑使用手册,百名顶尖学者采用的学习方法

一直以来,我们以为学习就是废寝忘食,就是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书本和笔记,甚至在阅读的同时花费大量时间把书本的内容制作成精美的脑图。而《学习之道》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从脑科学的角度,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年轻时偏爱文科,高中时数理课程一直不及格。但是她现在是奥克兰大学的工程学教授,Coursera的“创新讲师”。她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写成了这本书《学习之道》,并通过对数百名世界一流的教授的访谈,发现这些学者也在使用她书中描述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书中的主要内容:如何学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脑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专注模式,对应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一种是发散模式,对应于放松休息的状态。日常生活中,大脑会频繁地在这两种模式之间切换。那么,那一种模式对学习很重要呢?也许我们认为是专注模式,而事实上,这两种模式对学习都非常重要。 专注模式 Focused Mode 与 发散模式 Diffuse Mode 专注模式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个问题上时,

By Axton
如何走出困境,治愈自己的生活?生命的重建 You can heal your life 路易丝·海 Louise Hay

「智图派」

如何走出困境,治愈自己的生活?生命的重建 You can heal your life 路易丝·海 Louise Hay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来源于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背后的原因是生活的压力已经积累到了极限的边缘。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就像穆旦的《冥想》所说的一样: 我用尽全力,只为过着普通的生活。 但是成年人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就是“自愈”,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了崩溃的资本。房贷不会因为你崩溃而少一分钱,工资也不会因为你崩溃而多一分钱。所以,尽快地自愈,才会让你在生存的竞争中不会被淘汰出局,才会让你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生活突然陷入了一种极度茫然的状态,感觉就像失去了所有的掌控的力量,今天还是阳光灿烂,但不知道明天是天堂还是地狱,因此每一天都在恐慌中渡过。我的一个朋友敏锐地感觉到了我的状态,但是他并没有说破,只是说,给你推荐一本英文原版书吧,写的挺好的,而且比较简单,也适合用来学英语。于是这本书,路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就成为了我自愈时最强大的助力。如果你也曾经或者正在经历与我类似的困境,希望这本书也能帮到你。 路易丝·海1岁半时父母离异,继父生性残暴,再加上当时的经济大萧条,她生活在一个暴虐和贫困的家庭。5岁时被一个酒鬼强暴,整个童年就在虐待,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蔑视

By Axton
AI 幻觉:风险与应对策略

视频资源

AI 幻觉:风险与应对策略

主题 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与挑战:探讨了AI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关于AI幻觉、自动武器和控制问题等方面的挑战。 AI幻觉与对抗样本:分析了AI系统在识别和判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这些错误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 AI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与争议:讨论了将AI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伦理问题。 AI发展的未来展望与控制问题:探讨了AI发展的潜在方向,以及如何确保AI系统在为人类利益服务的同时不会失控。 核心要点 * AI系统存在"幻觉"问题,可能会误识别物体或场景,这在现实应用中可能带来严重风险。 * AI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引发了深刻的伦理争议,如何平衡效率和道德是一个关键挑战。 * 目前的AI大多属于弱人工智能,而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带来无法预测的影响。 * AI控制问题是一个根本性挑战,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确保超级智能始终为人类利益服务。 * 对AI技术的发展需要保持谨慎和敬畏态度,避免过度信任这些系统。 洞见 AI的发展可能正在重塑人类对"智能"和"意识"的理解。随着AI系统表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行为和决策能力,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什么是

By Axton
AI与人类未来:存在的价值

视频资源

AI与人类未来:存在的价值

主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潜在威胁:探讨了AI的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人类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人类与AI的未来关系:分析了AI在各个领域超越人类能力的趋势,以及人类在这种趋势下的定位和价值。 核心要点 * AI的潜在威胁不在于其自我意识,而在于其强大的能力与可能的目标错配。 * 为避免AI威胁,我们应该让AI在执行任务前寻求人类许可,并确保它们乐于被关闭。 * AI在多个领域(如围棋、蛋白质结构预测、自动驾驶等)迅速超越人类能力,挑战了传统的职业安全观念。 * 面对AI的快速发展,人类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可能的方向是发展机器难以模仿的创造力和非理性原创性。 洞见 AI的快速发展不仅挑战了人类在各个领域的优势,也正在重塑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认知。这种变革可能导致一个新的人文主义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人类将更加重视和培养那些难以量化和复制的特质,如创造力、情感智慧和哲学思考能力。这种转变可能会深刻影响教育体系、职业选择和社会价值观,推动人类社会向更注重个性化、创新和精神追求的方向发展。 AI的潜在威胁:回形针悖论 Nick Bostrom提出的"回

By Axton
脑机接口:人类永生的可能性

视频资源

脑机接口:人类永生的可能性

主题 人类意识上传和永生技术的发展与挑战:探讨了将人类意识上传到人造身体或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某种形式"永生"的技术进展、可能性及其哲学思考。 脑机接口技术的现状与前景:分析了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在读取和写入大脑信息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可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的交叉应用:讨论了AI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重建大脑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进展。 核心要点 * "2045倡议"提出了在2045年前实现人类意识转移到人造身体的目标,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某种形式的"永生"。 * 实现人类永生的技术路径包括三个关键领域:假体技术(人造身体)、大脑信息的读取与写入、以及大脑的完整重建。 * 脑机接口技术在读取大脑信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写入信息方面仍面临挑战。 * 大脑重建技术已在果蝇大脑上取得突破,但人类大脑的复杂度使这一任务仍然极具挑战性。 * "缸中之脑"思想实验提出了关于意识本质和虚拟现实的深刻哲学问题,质疑了简单克隆大脑是否能真正实现人格复制。 洞见 人类追求永生的技术路径可能正在重塑我们对"自我"的定义。随着脑机接口和意识上传技术的发展,我们可

By Axton
如何克服拖延?别再提时间管理和自律啦!

「智图派」

如何克服拖延?别再提时间管理和自律啦!

今天我们来谈拖延症。 作为一位拖延症患者,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根据估测,80%~95%的大学生处于拖延状态。但是,如果你正在依靠严格的自律和时间管理来对抗拖延,并且感觉效果不佳的话,那么你可能误解了拖延症。 《纽约时报》有一篇文章声称,用时间管理来治疗拖延症是徒劳的。因为拖延症本质上是一个情感问题,而不是因为懒。比如,你明知有一项重要任务,但你实在不想开始做他,于是决定先整理下房间吧。你看,你并没有和朋友闲逛或者刷剧,所以这绝对不是懒惰,这只是拖延而已。 既然拖延与懒惰没有关系,那么他到底是什么呢?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教授皮尔斯·斯蒂尔博士说:“这是自残”。听起来很可怕的样子。为什么拖延会使我们感到如此堕落呢?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自我意识”。 当我们拖延时,我们不仅能够意识到我们正在逃避该做的任务,而且同样能意识到这么做是不对的。但是,我们还是会这样做。因此,谢菲尔德大学心理学教授 Fuschia Sirois博士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拖延本质上是不合理的。做你知道会产生负面后果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明知道一个事情会伤害自己,违反自身的最大利益,但还是要去做这件事。这不是自残是什

By Axton
如何聪明地记笔记 | 提高写作、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技巧 |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以及使用DEVONthink,Roamresearch,Obsi

「智图派」

如何聪明地记笔记 | 提高写作、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技巧 |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以及使用DEVONthink,Roamresearch,Obsi

痛点: 笔记存在的问题 我们先来简单列举一下记笔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您也存在或多或少的类似问题,那么看完本视频后,一定会大有收获。 首先,笔记没有为写作奠定基础。回想一下无论是大学里写论文,还是工作中写文档等等,是不是感觉痛苦万分?因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选定课题之后,制定一个写作计划,然后头脑风暴或者开始上网找资料,平时摘录的上千条笔记似乎并没有什么用,甚至干脆都不记得曾经做过哪些相关的笔记了,还不如上网搜索来的简单痛快呢。之后开始一句一句地挤文档。 其次,笔记做完之后不再去看了。这或者是因为笔记记得太详细了,简直跟抄书一样,看笔记还不如去看原版书呢,又或者是因为笔记记得太散乱,要点不清,时间一长,根本不记得自己写得啥了。 最后,找不到笔记在哪里。要想笔记有用,首先得记得我们有笔记才行。如果只是在书上高亮,过一段时间后,还记得曾经高亮过哪些书吗?回顾自己的阅读习惯,很多时候做笔记其实就是在感兴趣的语句下写写画画,而这些批注大部分不会再瞅一眼。当我们开始记笔记时,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把他们用在哪里,因此需要有一种方法记住他们在哪里以及如何找到他们。 而这种方法,就是来

By Axton

「智图派」

iOS 13.5 新功能简介。盘点 9 个 iOS 13 最有用的功能以及 15 个鼠标技巧

iOS 13.5 新功能 加快了Face ID在检测到佩戴口罩时显示密码栏的速度 在以前版本中,如果用户佩戴口罩,Face ID 在检测面容失败后才会弹出密码框。本次更新则简化了这个过程。 Face ID在检测到用户戴口罩时,会直接显示密码栏,从而加快了解锁过程。 13.5 COVID-19 暴露通知 API 引入了由谷歌和苹果创建的“暴露通知”API,该API旨在允许公共卫生机构创建COVID-19接触追踪应用,目的是减缓病毒的传播。 暴露通知是一个基于蓝牙的API,但需要安装配套的应用程序才能使用,在设置》隐私中有关于该API的详细介绍。除了显示用户在过去14天内检查用户暴露记录的次数外,还将显示用户正在使用哪个公共卫生机构的App。 如果用户有可能接触到COVID-19患者,他们会收到公共卫生机构App的推送通知。 FaceTime群聊时,说话的人头像可以自动变大。 iOS 13 Tips 9 个最有用的功能 * 优化电池充电 Optimized bat

By Axton
AI道德困境:电车难题实验

视频资源

AI道德困境:电车难题实验

主题 自动驾驶汽车面临的伦理难题: 探讨了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道德困境,以电车难题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电车难题及其变体: 详细介绍了电车难题的原始版本及其多个变体,探讨了人们在面对道德两难时的决策过程。 道德决策的复杂性: 通过多个电车难题变体,揭示了道德决策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自动驾驶与道德决策: 讨论了如何将电车难题的伦理思考应用到自动驾驶汽车的设计中。 核心要点 *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仅面临技术挑战,还需要解决复杂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的决策。 * 电车难题及其变体揭示了道德决策的复杂性,人们在理论和实际情况下的选择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 不同的伦理思想(如功利主义和道德义务论)在面对道德两难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反映了道德判断的多元性。 * 公众参与对自动驾驶汽车道德决策的讨论(如MIT的"道德机器"平台)对于制定相关伦理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洞见 电车难题及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实际上反映了人类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道德困境时的深层矛盾。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个人决策中,也将投射到我们设计的人工智能系统中。因此,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可能会

By Axton

「智图派」

Pad Pro 2020 尺寸选择,到底该选11寸还是12.9寸?还要纠结生产力吗?终结选择困难症的方法。

刚入手了 11寸的 iPad Pro 2020。在入手之前, 略微纠结了一下该选11寸的还是12.9寸的。照例去网上看了几个对比视频, 看完之后的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就是我还在纠结中。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选11寸的原因以及一种做选择的方法,可以解决选择困难症。 iPad入手之后,自然就面临着生产力还是爱奇艺的问题,网上既有对新iPad的生产力欣喜若狂的,也有对之嗤之以鼻的。在我看来,争论的源头不在于iPad本身,而在于对“生产力”的定义不同。因此,后半部分,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iPad的生产力的思考。 11寸轻便,12.9寸屏幕大,到底该选哪个呢?记得第一代iPad Pro是先发布的12.9寸的,我嫌他太大了,一直等到9.7寸的发布之后才入手,结果用了没多久后觉得屏幕太小了,于是又换了12.9寸的,一直用到现在,又回到了11寸的小屏幕。那么,什么情况下该选11寸的,什么情况下该选12.9寸的呢?先说结论:有一台Mac电脑做主力机的,选11寸; 否则选12.9寸。当然也可以说重度使用选12.

By Axton
AI vs 病毒:失业潮与应对之策

视频资源

AI vs 病毒:失业潮与应对之策

主题 人工智能与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比较:分析了新冠疫情和AI技术发展对就业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及人类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 未来教育和个人发展的方向:探讨了在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体系和个人能力培养需要做出的调整。 全民基本收入作为应对失业的潜在解决方案:讨论了全民基本收入作为应对AI导致大规模失业的可能政策选择。 核心要点 * 疫情造成的失业是短期的"短痛",主要影响服务业;而AI带来的失业是长期的"长痛",影响范围更广。 * AI的发展速度和能力可能超出预期,在创造力和直觉等曾被认为是人类专属的领域也可能超越人类。 * 在AI时代,教育的重点应该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习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 * 全民基本收入(UBI)可能是应对AI导致大规模失业的一种潜在解决方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对于应对AI时代的挑战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心态。 洞见 疫情可能是AI时代生活方式的预演:当前疫情引发的远程工作、在线教育和社交距离等变化,可能是未来AI和AR技术广泛应用后生活方式的一次"彩排"。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让

By Ax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