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聪明地记笔记 | 提高写作、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技巧 |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以及使用DEVONthink,Roamresearch,Obsi

如何聪明地记笔记 | 提高写作、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技巧 | Zettelkasten 卡片盒笔记法以及使用DEVONthink,Roamresearch,Obsi

痛点: 笔记存在的问题

我们先来简单列举一下记笔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您也存在或多或少的类似问题,那么看完本视频后,一定会大有收获。

首先,笔记没有为写作奠定基础。回想一下无论是大学里写论文,还是工作中写文档等等,是不是感觉痛苦万分?因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选定课题之后,制定一个写作计划,然后头脑风暴或者开始上网找资料,平时摘录的上千条笔记似乎并没有什么用,甚至干脆都不记得曾经做过哪些相关的笔记了,还不如上网搜索来的简单痛快呢。之后开始一句一句地挤文档。

其次,笔记做完之后不再去看了。这或者是因为笔记记得太详细了,简直跟抄书一样,看笔记还不如去看原版书呢,又或者是因为笔记记得太散乱,要点不清,时间一长,根本不记得自己写得啥了。

最后,找不到笔记在哪里。要想笔记有用,首先得记得我们有笔记才行。如果只是在书上高亮,过一段时间后,还记得曾经高亮过哪些书吗?回顾自己的阅读习惯,很多时候做笔记其实就是在感兴趣的语句下写写画画,而这些批注大部分不会再瞅一眼。当我们开始记笔记时,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把他们用在哪里,因此需要有一种方法记住他们在哪里以及如何找到他们。

而这种方法,就是来自于20世纪德国社会学家[[Niklas Luhmann 尼克拉斯.卢曼]] (1927.12.8–1998.11.6)的卡片盒笔记法。原名称是德语:[[Zettelkasten]] ,英文:Slipbox,中文:卡片盒。卢曼借助于他独特的卡片盒笔记法,撰写了70多本书,发表了近400篇学术文章。之后阿伦斯Sönke Ahrens把对这套卡片盒笔记系统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很长,叫做:《如何聪明地记笔记》 — 献给学生、学者和非小说类作家用于提高写作、学习和思考能力的一套简单技巧

笔记的类型:书中将笔记分为四种类型:

Fleeting Notes 临时笔记

临时笔记。Fleeting 是短暂的, 飞逝的意思, 恰好准确地定义了这种笔记的特性。 这类笔记保存于我们的“收件箱”。可以记录任何想到的事情,各种灵光一现的想法,是所有笔记的起始点。“短暂”的意思就是在这里存放的笔记是临时的,必须定时整理到下一个卡片盒中。“定时整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对收件箱的定义就是“一个必须每天清空的地方”。如果不去及时整理,那么很容易就积累起来,成为一大堆笔记之后,我们就没有那个心气儿去整理了。这就像我以前使用稍后读应用一样,如果不坚持每天阅读,很快那个未读数量就会变成1K+,这时候,我最喜欢的功能就是“全部标记为已读”了。

Literature Notes 文献笔记

文献笔记。这是阅读一本书、一篇论文等记录的笔记,记录这类笔记,需要遵循两个要点

  • 笔记要保持简短,需要做笔记的内容则要精心选择,不要做那种好像要把整本书都抄下来一样的笔记,择其精要而不是遍地开花。更重要的是,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
  • 将这些笔记和参考的文献保存在同一个地方,比如放在你的文献管理系统里。

Permanent Notes 永久笔记

永久笔记。这里的笔记是对临时笔记和文献笔记定时整理之后的笔记, 存放在卡片盒中。这种笔记是卡片盒笔记系统的核心笔记,同样需要遵循以下要点:

  • 梳理临时笔记和文献笔记,并思考他们和你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兴趣有哪些关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提炼或扩充,每个笔记记录一个要点。梳理完成之后,临时笔记就可以丢弃。
  • 所有的永久笔记按照同一套规则存放在同一个地方。规则包括命名规则、链接规则。命名规则表示每一条笔记在卡片盒中的位置或者说排列方式,从而形成了一个树形的结构; 链接规则用于将某一条笔记与所有相关的笔记关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网状的结构。最终,你的卡片盒就是你所有知识点所汇集成的一张网。
  • 当新建立一个笔记时,需要在已有的笔记中去寻找是否可以与新笔记建立起联系。如果有相关的笔记,就可以放在相关笔记的后面。如果是一个全新的笔记,可以放在卡片盒的最后。
  • 为便于寻找到某条笔记,需要创建一个索引表,将该笔记链接到索引表。或者在索引表中创建某个主题的一个入口笔记,再将该笔记链接到入口笔记。

Project Notes 项目笔记

项目笔记只和一个特定的项目有关,他们保存在以项目命名的文件夹中。当项目完成之后,这个项目的相关笔记就可以删除或者存档。

核心要点及原理:

以上就是卡片笔记法得四种笔记类型,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地方。但是他的思想却体现了我们的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奥妙。他的核心要点有三个:

  • 笔记之间建立链接。通过笔记的链接,我们可以知道这条笔记引用了哪些笔记; 通过笔记的反向链接,我们可以知道都有哪些笔记引用了这条笔记,从而我们可以将我们的知识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和我们的大脑得思考过程是类似的。所以[[史蒂文·平克]]说过 “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的语法结构,转换成线性字符串。”
  • 使用自己得话重述。而不是直接抄写。这是最困难得部分,但也恰恰是重点所在。因为重述会帮助我们组织和消化信息,从而将信息转化为我们内嵌的知识。正是因为重述做起来要比直接抄写摘录更困难,他才会给我们留下更深刻得记忆。这体现了一个叫做[[必要难度]]得理论。必要难度最早是由心理学家罗伯特·比约克推出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你如果记忆的过程越容易,那么你忘的就越快,反之如果记起来很辛苦,也不会轻易忘掉。所以说,在课堂上边听老师讲边记笔记并不是一个好的的学习方式。因为他太容易了,老师刚讲完还热乎着呢,顺手记下来并不需要费太大得精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看书时做各种花式高亮标记,把一段话高亮之后,你的大脑就会以为记住了这段话。其实这些都只是给人一种自己正在学习得幻象而已,很快就会都忘掉。相反,课后梳理时依靠会议再作学习笔记会更好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在另外一种更流行得笔记方法[[康奈尔笔记法]]中,课后的Summary很重要的原因。
  • 不分类,只使用标签。所有的笔记都存放在一个卡片盒中,不通过文件夹来进行分类管理。因为分类代表着预先确定笔记结构,而且笔记不可以从属于多个类别,这都会损失笔记得灵活性。同时,固化的结构会难以产生跨学科的灵感。因为他会将我们约束在狭隘得直线思维当中。

作者使用集装箱来类比卡片笔记。许多人使用便捷得方式记录笔记:如果他们读了一个有趣的句子,则在其下划线。如果要发表评论,则将其写在空白处。如果他们有想法,就将其写到笔记本上,如果一篇文章似乎很重要,他们会努力并撰写摘录。这会在很多地方存有各式各样得笔记。就像很多的货物散落在各处一样。而写文章,就像是要符合某种特定需求得所有相关货物运输到某个指定地点一样。在散乱的货物中分拣,整理,装车,将是一个痛苦得过程。而卡片笔记法,则相当于把货物集中在一个地方,并持续对这些货物进行整理,不断地打包到一个一个集装箱里。当需要写文章时,只需选择合适的集装箱运输即可,标准化的集装箱极大地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即便要做一定得调整,也不会大动干戈。

这样,就把写作的过程,从一个自顶向下的过程,变成了一个搭积木的过程。随着我们得积累越来越多,积木也就越来越多,能搭出的东西也就越多越复杂。写作,也就不再是一个痛苦的,从零开始的历程。这也是为什么著名作家,纳博科夫说他写作的时候,“并不从开头写起,一章接一章地写到结尾。我只是对画面上的空白进行填充,完成我脑海中相当清晰的拼图玩具,这儿取出一块,那儿取出一块,拼出一角天空,再拼出山水景物”。


感谢阅读!如果你喜欢这类文章,欢迎订阅 Learning by Sharing Newsletter 或者我的YouTube频道 回到Axton,一起好奇地看世界!

Read more

AI 智能体工作流:用 Dify 打造本地、开源长文翻译神器

AI 智能体工作流:用 Dify 打造本地、开源长文翻译神器

今天我们来完成一个既有挑战性又有启发性的任务:我们来使用开源的 AI 开发平台 Dify 创建一个高质量的 AI 翻译助手。同时我们可以学习一种可以应用于不同平台的通用的方法。 虽然现在的 AI 翻译比传统的机器翻译提升了很多,但是依然不够令人满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来提升翻译的质量。这种方法就是 AI 界大神吴恩达老师最新开源的反思工作流。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让 AI 对自己的输出结果进行思考并进一步改进的方法。 反思工作流它的具体步骤实际上就是三步法:先让一个 AI 进行初始翻译打一个草稿,然后再让第二个 AI 去挑毛病,然后再让第三个 AI 对草稿进行最终的优化,形成最后的翻译结果。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团队作业,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提高翻译的准确性,还可以让翻译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上期智图派,Coze 复刻吴恩达开源 AI 翻译神器 | 「智图派」 当中我使用 Coze 平台来实现过这个翻译的工作流,今天我们将使用另外一个 AI 开发平台 Dify 来再次实现这个工作流。我们可以通过这次实例来学习到如何把同一套思想同一套工作流在不

lock-1 By Axton
Coze 复刻吴恩达开源 AI 翻译神器 | 「智图派」

Coze 复刻吴恩达开源 AI 翻译神器 | 「智图派」

AI 最大的应用场景之一,就是翻译。虽然说现在的 AI 翻译比以前的机器翻译好了很多,但是常常还是不够完美。不过现在呢,有一种超强的方法可以显著提升 AI 翻译的水准,这就是 AI 界大神,吴恩达 Andrew Ng 教授最新开源的「反思工作流」 它利用prompt engineering,让AI不仅能翻译,还能"思考"如何改进翻译!这意味着,无论你要翻译的文档有多专业、多复杂,都能得到一个高度定制化的优质翻译。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翻译效果。 吴恩达老师的反思翻译核心思路 吴恩达老师的翻译工作流可以归纳为两个核心要点: 第一,采用"初始翻译-反思-优化"的三步迭代流程,不断改进翻译质量。首先使用一个 AI 进行初始的翻译,然后让另一个 AI 对初始的翻译结果进行思考和评判,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最后,由第三个

lock-1 By Axton
Jina Reader API 的四种用法 | 「智图派」

Jina Reader API 的四种用法 | 「智图派」

构建知识库,或者分析各种文章数据,是大家使用 AI 很重要的一个应用场景,因此我们常常会需要用到爬虫去爬取某个网站上的内容,现在,Jina 推出了一款非常简单好用的获取网页内容的工具,你只要把网址给它,它就能把网页内容整理成很适合大语言模型使用的格式,简直是构建知识库的利器。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四种用法。分别包括在自动化工作流中使用以及在 AI 智能体中使用。 Jina Reader API 的网址是 读取器 API,你可以直接输入你需要爬取内容的网址 URL 在这边进行测试,输入之后直接点击按钮「获取内容」,就可以在右边得到结果了。 而他的用法也很简单,就是把你需要爬取内容的网页的 URL 写在 https://r.jina.ai 的后面就可以了。 什么是 Reader API Reader 是将任何URL转换为LLM友好的输入,只需简单添加前缀 https://r.jina.ai/ 无需付费即可获得改进后的适用于智能体或 RAG 系统的输出。

lock-1 By Axton
Coze 工作流获取 Tweets 详解 | 「智图派」

Coze 工作流获取 Tweets 详解 | 「智图派」

Coze是一个可以不用代码来搭建AI聊天机器人的平台。我在这期视频当中已经详细地讲解了Coze的各种功能,以及如何用到GPT-4 Turbo的模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看一下。 自从 Twitter 被马斯克买了之后,如果你想从 Twitter 网站的外面来获取推文信息,也就是用 Twitter API,就需要每个月充值100美元了。但是 Coze 却很大方地让你可以免费地用部分 Twitter API 的功能了。今天我就先给大家演示一个可以批量获取多个 Twitter 作者的推文的工作流,把这个工作流嵌入到你的 AI 聊天机器人里面。比如我这里加了两个 Twitter 账号,我的和马斯克的,这样就可以一次性地获取到我们两个人的推文了。 今天我首先给大家演示一下在 Coze 上可以用到的 Twitter API 的功能,然后再演示一下批量获取推文的工作流,最后我们再聊一聊 Coze 的局限性。 Plugins 的基本功能 getUsers 首先第一个 "get users"

lock-1 By Axton